福建土楼,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长期以来,我们都被告知,土楼是用糯米、红糖、黄土混合而成的三合土建造的,那真是这样吗?
别说土楼先民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来买红糖和糯米,即便红糖不要钱任你挑,也不可能从百里外的产地翻山越岭挑回那么多的红糖来当土用。
再说,红糖和糯米与黄土混合后,红糖是要氧化的,糯米也很难干硬。那么夯实的土墙要等多长时间才会硬化(干硬)呢?没有一定干硬度,土墙是不能向上重叠夯打的,否则就会垮塌。而且即便硬化了,土墙也势必变形,土楼人讲“反墙”。
其实,以红糖、糯米和黄土炼打的“三合土”并不是一种建筑材料。制作它的时候只是把这三种原料放在一块较平的大石头面上,用锤子或刀背反复敲打,并适当加一些水,使之融为一体成粘糊状既是。它不属于一种“建材”,而是一种“补料”。
“补料”三合土用途可大了:可以用来补陶类的大小缸、钵、坛,(如水缸、谷物缸或盛东西钵坛);还可以补被老鼠咬坏的米砻或磨损的米砻槽沟等等。在土楼的先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水泥的年代,这种“三合土”便是土楼先民们用着家用器皿补缺补漏、补痕补裂的好东西了。
其实真正用在建筑、建造上“三合土”的材料,应该是黄土、石灰和河沙三者的混合物。它的制作方法是将这三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竹片或木槌不断地炼打、翻动,然后堆放停置一段时间使其融合、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