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人送雅号“绿城”,依山傍水,半城半树。南宁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使得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而常开。此外,南宁也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乡风情,也就此成为了深烙在南宁人心中的一种民族地域风情。很幸运,初见南宁,就赶上了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三月三又叫歌圩节,当地朋友为我们介绍说,这个节日对于他们壮族人来说是很认真的,热闹程度堪比春节。每年三月三的时候,方圆几十里甚至是几百里的男女青年都会穿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服装来参加节日活动,少则几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人们一起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欢庆活动项目达一千多项,规模甚是宏大。每年三月三的时候吃五色糯米饭是壮家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壮家人喜爱五色饭,在他们心中,五彩缤纷的糯米饭是吉祥、幸福、喜庆的象征。接待我们的这家壮族老乡是一对四十来岁的夫妇,儿子正上高中,小名叫小维,他告诉我们,每年三月三的时候学校都会给学生放两天假,这是他们这边的法定节假日,也正是这样,每年三月三他都能吃到母亲亲手准备的五色糯米饭,早就听说糯米饭是壮家人的拿手绝活,三月三号这天,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准备一睹这道五色糯米饭的制作过程。在制作糯米饭的过程中,壮家阿姨热情的为我们介绍说,这些五彩缤纷的颜色其实都是由不同的树叶子制成的。每年三月初一的清晨,她们街坊邻里的主妇们都会约好一起上山采集些红兰草、黄花、枫叶、紫蕃藤等新鲜的叶子,二号下午,再把这些采集好的植物染料洗净、捣烂,水煮成红,黄、紫、黑染汁,分别浸到糯米中去,浸泡了一晚上之后,白色糯米便会被染上这些不同的色彩,待到三号一早,再将这些五色香糯米分堆装入木蒸笼中,蒸上几个小时之后,就成了这艳如春花、灿如玉粒的“五色糯米饭”。木棉映红河岸,山花香漫绿城,歌声响彻云霄,既然是歌圩节,对歌,当仁不让的便是三月三的一项重要活动。歌如诗,人如画,对歌活动上,各村各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其他村的青年,各自唱对歌,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如果寻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对象,就唱见面歌和邀请歌来请求对方的答应;彼此相互了解后,就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若是觉得对方还不错,还会互赠礼品,就此结下缘分,相约着下一次的再会,简直是浪漫至极。在歌圩节嗨玩过瘾之后,考虑到我们此行来到南宁还未好好的游玩观赏过,次日一早,小维便主动要求担当我们的导游要带我们在南宁的市区里逛一逛。没有了刚见面那时的羞涩,歌圩节上的互动让这位本地少年和我们这些远方来客之间的距离明显的拉近了不少。一路上,小维热情的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南宁的事情,市区东南的青秀山,一年四季树木郁郁葱葱,花朵常开不败;从城中缓缓流过的邕江,是南宁人心中的母亲河;江上的邕江大桥是当年经受过年百年不遇的洪水特大冲击后如今仍岿然不动,立于江中;还有那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广西大学,在介绍广西大学的时候,他的语气明显带着一种激昂的感觉,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光,他告诉我们,那所学校是他的梦想。在南宁市区随意逛了一圈之后,我对这里最大的感受就一个字:绿。这里树在城中,城在树中,街头两侧到处都是树,榕树、芒果树、凤凰树,还有很多树形独特的棕榈树,巨叶冲天,看起来干净利落、挺拔,对于我这种初次来南宁的人来说,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根根刷了绿漆的水泥柱子,给人一种很清新丰盈的感觉,丝毫不愧这里“绿城”的名号,绿城,是南宁的标签,更是南宁人的自豪。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南宁这座南方城市与我们北方还有一处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这里的“粉店”,简直是一家挨着一家,甚至是一整条街道全是粉店,还都不带重样的,老友粉、桂林米粉、螺蛳粉、卷筒粉、酸粉,鲜香酸辣,各种口味的都有,这个城市对于粉的热爱,是要你深入其中才能切身体会到的。在小维的推荐下,我们品尝了这里的一家老字号店中的老友粉,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老友粉里老友情,一点也不含糊,一碗下肚着实撑的实在,热情的店老板还特地送了我们一盘南宁特有的脆笋丝,搭配着老友粉一起吃,酸辣的恰到好处。我如此忘情的热爱着这座南方城市,热爱着这里的壮乡风情,热爱着这份南宁绿,也热爱着这里每一位热情的人。离开南宁之前,壮家阿姨还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一些芒果干、凤梨干、桂圆等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下的美食小吃,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临走前回望南宁城,看着路两旁四季常青的亚热带植物,树冠上的绿叶相互交错,远远望去,仿佛一条无尽延伸的绿色隧道,绿在枝上,绿在街头,绿在眉间,也绿在每个人的心扉。(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