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纪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就被称为“上巳”。上巳节,就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因此,也被称为“三月三”。 上巳节这天是轩辕出生的日子 对于上巳节,你们一定感觉很陌生吧?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来头的节日呢。 传说中,农历三月三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即“三月三,生轩辕”。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所以,黄帝出生的日子是非常重要的,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也叫春浴日,女儿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节,后演变为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上巳节时,春意沉醉,花香四溢,许多年轻人都出来踏青,自由选择伴侣,并把芍药作为定情的信物。芍药因此身价不菲,非常抢手。 大家都听说过:千古一事,曲水流觞。但你们知道吗?这个也跟上巳节有关。
魏晋以后,上巳节逐渐成为一个水边宴饮、游春的节日,还发展出了曲水流觞的习俗。也就是,众人围坐在河岸,将觞(大酒杯)放在水中,任其随着水流漂浮,它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赋诗、饮酒,否则就要受罚。 历史上最著名的曲水流觞,是公元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主持的。三月三这天,王羲之邀请了40位名士,来到兰亭,举行完修祭祀仪式后,便开始了曲水流觞的活动,成为一大盛况。会上众人写了很多诗,王羲之为这些诗写了一篇序,名为《兰亭集序》,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也被称为“帖”。上巳节习俗:祓禊衅浴
汉代时,上巳节成了正式节日。过节时,已经接近春天的尾声,万物都已成长起来,桃花红艳,柳树青绿,河水也变得暖和起来,人们非常开心。由于春夏相交正是容易患病的时候,古代医疗技术又不发达,古人便统去河边,举行庄重的仪式,然后用水沐浴,以求消除灾祸,祈求福瑞,是祓禊衅浴。 其实,在周代的时候,就有这种祓衅浴了,当时是由女巫主持的。 衅浴,就是持熏香、草药沐浴。古代没有浴室,古人大多在水边沐浴,慢慢地,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了上巳节的习俗。 上巳节习俗:吃荠菜
上巳节当天,人们还有放风筝等习俗,还会吃一种土生土长的野菜——荠菜。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有吉祥之意。另外,荠菜本身的口感非常好,还能治疗一些疾病,三月时的荠菜又是药性最好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个时候吃荠菜,能够祛除一整个冬天的寒气。今天,许多地方的人还在三月三这天用荠菜煮鸡蛋吃呢。
上巳节习俗:吃五彩蛋
上已节还有吃五彩蛋的习俗,人们在过节时先将鸡蛋、鸭蛋或者鹅蛋煮熟,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再将彩蛋和枣放到水中,让其顺流而下;
人们在下游各守一处地方,蛋和枣漂到谁附近,谁就取食。古人将这种活动称为“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
古代中国,卵暗喻怀孕,枣谐音早,“浮素卵”和“浮绛枣”反映了人们祈求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
上巳节民间习俗:
最著名的还是壮族“三月三”
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通常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饭。另外,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是广西“三月三”的特色食。
壮族“三月三”习俗,很多人只知道对歌谈情,其实壮族“三月三”习俗有很多,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也是有趣的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