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肖鸣
米花从宋朝开始就已经成为中国人老少皆宜的美食。而擅长用糯米制成美食的壮家人,过年传统最为喜欢把糯米爆开用来做米花,作为春节供奉、迎客的必备年食。
爆糯米花,又叫“爆糯谷”,不仅得有耐心、细心,更得要把握好火候和时间。过了农历小年,选择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壮家妇女们就开始为做米花忙碌起来。精选好糯米,用竹筛细细筛选,将颗粒饱满的糯米洗净、沥干,放入专门蒸制糯米的木桶,旺火烧开水之后,中火继续烧。一个小时左右,将蒸熟的糯米饭,倒在竹筛铺开晾凉,糯米饭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馋嘴的忍不住过来伸手抓一把,用手将糯米饭揉成一团,放进嘴里美滋滋地嚼起来,随后便听到几句嗔骂和偷吃得逞的欢笑声。
糯米饭晾冷至半干后放入石舂,用木槌使劲舂打,将糯米饭打扁,复将棒槌过的糯米饭倒回竹筛,为了保证制作米花时每一粒糯米都受热均匀,此时须将干玉米粉拌进糯米饭里,用手反复揉搓,将黏在一起的糯米饭粒粒分离,然后置放在通风处阴干,就成了爆糯米花的好原料。
爆糯米花前,先在糯米粒里加入适量的米酒和花生油拌匀,盖好静置一夜。加入米酒是为了让糯米粒爆开时更香脆、更酥软,而花生油的润滑则可以让糯米入锅时不粘锅。
下锅前,需要准备爆糯米花的工具——炒把,用稻梗扎成一束即成的炒把,方便又好用。点燃炉灶将锅烧至六七分热后,把糯米粒倒进锅里,不停地挥动手里的炒把,不一会儿,糯米粒就在锅里“噼噼啪啪”欢快地跳起舞来,清香瞬间充满厨房,短短几分钟,爆糯米花即可出锅了。每次倒入锅内的米粒必须控制好份量,否则没有足够空间糯米粒爆开的米花就不够舒展、不够脆口。
熬糖浆为糯米花裹上甜蜜的外衣是整个爆米花过程最关键的步骤,如果把握不好糖浆的粘稠度和熬煮的时间,前面的辛劳都会功亏一篑。
一般选用老法制作的红糖,酥软,用手一捏即可化绵。将红糖放进锅里慢火熬煮,随着锅里温度的不断升高,红糖一点点地化开,稠密的糖浆“咕嘟咕嘟”地冒着甜泡泡,糖浆煮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吃起来就会有股焦味。有经验的制米花高手一边认真观察糖泡泡升腾的速度,一边准备好一碗凉水,用勺子舀起糖浆让它自由落入凉水中,当糖浆落入凉水就立刻凝结,就是火候 ,糖浆最甜美的时候。这时迅速把米花放入锅中和糖浆不停搅拌、搅匀,并将搅拌好的爆糯米花倒在竹筛里,用圆木槌压平、压实,晾凉后切片,香甜、脆酥的爆糯米花即大功告成。
此时等在一旁的食客们早就迫不及待了,拍拍手,拿起一块放进嘴里,爆糯米花脆甜地在嘴里热闹起来,过年的话题也随之热闹起来。
用糯米做的爆米花,颗粒跟煮熟的米饭般大小,咬时酥脆,入口即碎,不黏牙,不塞牙缝,红糖熬煮的甘蔗香味,含化在嘴里,袅袅婷婷,久久不散。
爆糯米花这一款充满了乡土气息的壮家美食,是壮家人春节家家户户的必备年货,跟超市里包装精美、花花绿绿的零食相比,简直就是上不了台面的大土妞。然而,它的香甜与酥脆,仿佛就是生活里甜腻的炸弹,始终牵引着每一个壮家人的味蕾,在过年与亲朋欢聚时甜蜜地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