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一直有品味米酒的习惯,无论是祭祀天地、祖先还是庆贺征战或农业丰收,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清明日对酒》中记载:“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唐代诗人杜甫也曾有“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的诗句。更有诗句赞米酒如斯:“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难得世上一佳品,传与后世莫走移”。
由此可见,米酒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堆积,品味米酒早已不仅仅是口舌之欲,更是在细嗅那印在米酒中的历史人情味道,更是在体验古人超然物外的闲适风情。
酒是我们祖先最早酿制的酒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米酒以大米、糯米为原料,加酒母边糖化边发酵的一种发酵酒,含酒精量多在10%-20%之间,属一种低度酒。它香味浓郁、酒味甘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米酒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糊精、 、 、矿物质及少量醛、脂。其营养物质多以低分子糖类和肽、 酸的浸出物状态存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被称为“液体蛋糕”。
客家米酒的滋味甘甜芳醇,活性酶的含量特别高,人们食用它以后对人类肠胃能产生一定刺激,加快消化液分泌,能在开胃消食的同时提高肠胃消化功能,加快肠胃中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它对人类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都有一定调理作用,特别是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用糯米酒炖制肉类能使肉质更加细嫩,易于消化。客家米酒还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进血液循环、润肤的功效。
崇义县横水镇左溪村猪肚组一带的家庭都能自酿。采用独特的传统酿造工艺,全部采取传统的发酵制作方法,酿制出的糯米酒,酒体色泽微黄,晶亮透明,芳香浓郁,甜酸适度,不含任何色素、香料及添加剂,具补养气血、助消化、健脾、益胃、舒筋活血、祛风除湿等功能,还是烹饪中的调味佳品,完美地体现了回归大自然的追求。
客家人酿酒,如同举办隆重喜事,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盛上一碗糯米饭敬佛先祖,也要盛些糯米饭给四邻分享。直至将糯米饭倒入酒缸盖紧,而后日子,便等待酒缸里的酒发酵,只需个把月,侧耳细听,便能听见酒缸里扑扑作响,仿佛精灵的欢歌,酒香四溢。
客家人酿米酒,是一种很纯朴的民风,如同岁时节令,年年岁岁的轮回。逢年过节是必须有酒的。客家人有句谣谚:男人喝正月,女人喝坐月(生孩子)。就是说,正月里男人可以开怀畅饮,整个正月浸泡酒中,而平常很少喝酒的女人临到生孩子时,却用米酒滋补身体、调剂血脉。几杯酒落肚,便飘飘欲仙,有远离红尘的感觉,很是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