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在家乡亟待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加强宣传推介,让灵山为更多外地人所知晓。
这些年,我利用自己写作的优势和特长,在宣传推介钦州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但对于家乡灵山的宣传推介,相对有限,没有尽到本分。今后,我会加强宣传推介家乡灵山县。我希望家乡有好的发展,尽快发展起来。
最近这些年,灵山发展相对沉寂,有“泯然众人矣”的感觉。作为一名灵山人,看到如此境况,甚是心焦和心急,很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做点什么。
今后一段时间,我打算围绕灵山发展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破局、推动灵山发展等写一些有针对性的文章。当然,仅代表我一家之言。
灵山县得名于“西灵山”,深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妙,物产丰美,有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最近,灵山又获得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的称号。这是值得灵山人高兴和自豪的事情。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是推动灵山发展崛起之关键。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先有产业的振兴。产业振兴必须紧紧依靠和利用资源禀赋,用好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淡水鱼之乡等牌子推动产业振兴,就是灵山在发展上要学会的关键一招。
中国荔枝之乡是灵山县最早获得的牌子。这块牌子虽然很早就获得,但时至今日,这块牌子依然没有让灵山在荔枝产业上取得发展胜势。
荔枝,岭南佳果,深受人们喜爱。杨贵妃爱荔,荔红时节常眉头紧蹙,为吃不到荔枝而犯愁,唐明皇知晓爱妃心思,快马加急南方运荔送长安,在贵妃眉头紧锁之际,听到长安城快马到,知道荔枝加急送到,立马露出笑靥。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记载,今也有“妃子笑”品种回馈贵妃之爱。苏轼官贬岭南,郁闷之际,吃到美味荔枝,情不自禁赋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官贬岭南阴云一扫而光。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多次来钦州采风,爱上了荔枝,为此写下“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的题画诗。
产于岭南的佳果荔枝,深受喜爱,其中又以灵山产的荔枝品质最佳,灵山产的香荔、桂味、糯米糍等品种是荔枝中的极品。尽管灵山荔枝优质,拥有荔枝之极品,但得名不得利。为什么?主要在于灵山荔枝产业化发展欠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调整和改善,加上荔枝相对迟熟,没有占到市场先机,导致荔枝产业综合效益差。今后,要想做大做强灵山荔枝产业,一方面,必须在产业化上下深功夫,拓展荔枝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必须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有明显改善和进步,让供给精准有效对接需求,争取市场主动。
中国奶水牛之乡是灵山获得的第二块牌子。这块牌子算是给灵山赚足了面子,也让地方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立足灵山奶水牛之乡打造的百菲水牛奶品牌,具有相当名气,在全国牛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利镇是灵山县奶水牛养殖最多的乡镇,奶水牛存栏量超万头,规模养殖奶水牛的养殖场几十家。养牛挤奶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文利镇南城村养殖奶水牛大户丁宣保,建立养殖场养殖奶水牛,规模化养殖,流水线操作,三个人负责60头奶水牛,60头奶水牛市场价值超过万元。挤奶的奶水牛30头,日产奶公斤,每公斤水牛奶收购价为12元,日产奶收入元,月收入10.8万元,年收入.6万元,三人年均创收43.2万元。很多人常说搞农业不赚钱,我就遇到好些个朋友投资农业亏了本。但灵山大力发展的这个奶水牛产业,“奶”“牛”结合,这项产业赚了钱。
养殖奶水牛为什么赚钱?因为奶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投入少,产出优。而且,畅通了奶水牛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有效打通了生态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通道,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全面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奶水牛为灵山农业赚足了面子,但中国养蛇之乡就没能为灵山农业赚足面子。养蛇产业发展到今天,被证明是失败的。为什么失败?不符合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导向,也不符合传统的饮食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加上这个养蛇产品研发开发跟不上,不宜规模发展,最终导致了这个养蛇产业的衰落。
灵山虽然获得中国名茶之乡的称号,但还难言“名茶”之誉。灵山的茶叶品质没得说,但更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人家是有名无实,灵山倒好,有实无名。为什么说灵山有实无名?灵山茶叶有品质,但是缺乏品牌、名牌效应,本土茶叶品牌没有做起来,导致了灵山茶叶更多成为代工产品,被套上外地牌子,但实质卖的是灵山茶叶。
创牌,这个是当前灵山茶叶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绝对不允许再走代工、大路货的中低端发展道路,继续走下去只会成为附庸,无法形成灵山茶产业的独立自主之路。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把品牌先做起来,这个是关键。灵山的茶叶最缺的是牌子的引领。有了牌子,才有灵山名茶之乡更好的出路。灵山被授予的是“名茶之乡”,“必须努力做到让这个“名茶”名副其实,通过品牌支撑、名牌效应支撑起“名茶之乡”。光有茶叶的品质支撑“名茶之乡”不行。
最近,灵山县又获得了中国淡水鱼苗之乡。年,我曾写过一篇《灵山,鱼我所欲也》,对灵山鱼产业进行了阐述。
灵山县鱼苗历史悠久,鱼苗人工孵化环境得天独厚,上世纪60年代就有孵化鱼苗的历史。灵山鱼苗产业发展到今天,年繁育淡水鱼苗约亿尾,产值达到40亿元,全国50%以上的淡水鱼养殖水域鱼苗在灵山孵化。可以说,灵山淡水鱼苗繁育已经是占据“半壁江山”,实现了“独占鳌头”。
在灵山鱼苗繁育已经极具规模并已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要“宜将剩勇追穷寇”,努力巩固、拓展鱼苗产业,将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如何做?一方面,在产供销上实施一条龙服务,精准对接需求,畅通供销,做大规模。另一方面,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下功夫,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鱼苗产业综合效益。
在此,我还有一个建议。当前灵山县的果苗发展已经极具规模,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了农民带富的产业,其也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个时候,很有必要在产业发展具备基础之上,尽快争取“中国果苗之乡”称号,推动这个果苗产业上台阶、新发展,走好果苗产业化道路,实现果苗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