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重庆人的早餐桌上
出现最多的食物,就是小面了
不过对于一些“重庆老江湖”来说
他们还是更怀念这些正在慢慢消失的传统早餐
01
「油茶」
小时候,街边有随处可见的油茶摊
现在,已经很难寻了
想想距离上次吃油茶
也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一碗正宗的重庆油茶粘稠鲜亮
上面的馓子堆成小山一般
朴实的粗颗粒感清晰可见
将米糊与馓子拌匀后
馓子的香脆与米糊的咸辣完美融合
舀一大口送进嘴里
馓子发出的清脆响声
让这顿早餐回味绵长
*你可以去这些地方吃到油茶
1.人和街眼镜油茶(渝中区人和街近四十二中外)
2.大王油茶(沙坪坝区磁器口正街76号古镇鸡杂前面小巷子二楼)
3.油茶大王(渝中区枣子岚垭菜市巷5-8号)
4.油茶糯米团稀饭(南岸区南湖路6-附3号)
5.天门油茶(南岸区上新街涂山路号)
02
「糯米团」
我对糯米团印象很深
小时候上学来不及在家吃早饭的时候
大人就拿点零花钱,让拿去买个糯米团路上吃
热乎乎的糯米被压成饼状
把油条和榨菜碎放上去
再裹成一个团子
蘸点白糖和黄豆粉就可以吃了
糯米紧实Q糯,油条香酥
加上外层的香香的黄豆面
口感层次非常丰富
再配一袋香甜的豆浆
这个早餐就很“豪华”了
*你可以去这些地方吃到油茶
1.春森路糯米团(渝中区学田湾正街59号春森路社区门口)
2.临江门糯米团(渝中区大井巷1号)
03
「熨斗糕」
熨斗糕和白糕是我童年最爱的两种“甜点
熨斗糕个头小巧每次我一看到街边有卖的
就忍不住问大人买几个来吃
熨斗糕金灿灿的外层非常焦酥
内里则十分绵软香甜,带着浓浓的米香味
吃在嘴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你可以去这些地方吃到熨斗糕
1.哑巴熨斗糕(渝中区较场口磁器街)
2.熨斗糕(渝中区和平路号旁边梯坎儿)
3.冉冉名小吃(渝中区临华路与名仕城支路交叉口南50米)
04
「白糕」
小时候,跟着大人去菜市场
老远就能闻到那股属于白糕的特殊的香味
或者大早上的天还没亮
就有人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卖白糕
最喜欢拿在手里还冒着热气儿的白糕
白糕还热络着的时候是最好吃的
一口咬下去,绵软酸甜的滋味在嘴里散开
那种满足感,现在已经很难体会到了
05
「三角粑」
以前街头巷尾里总摆着一口方正的小锅
“三角粑,块钱两个”的吆喝声和三角粑的香气
总能很轻易地就把整个巷子里的小孩都惹过去
然后将这口锅围得团团转
三角粑比较厚实
总给人一种量很足的感觉
但每次吃,总是不舍得吃太快
想让那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停留更久一些
更久一些……
06
「豆腐脑」
对豆腐脑印象很深的是
读小学时,每天早上上学和下午放学
总要拉着小伙伴去校门口
买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
盛得满满的一碗豆腐脑
上面放有各种佐料、黄豆和清香的葱花
豆腐脑鲜嫩无比,香辣爽口
有时候吃完之后还忍不住再买一碗来吃
*你可以去这些地方吃到豆腐脑
1.峨眉仙山豆腐脑(江北区观音桥北城天街2号天天尚街内)
2.磁器口内有沿街叫卖的豆腐脑
07
「烧饼」
其实,烧饼并不是北方人独有的
在重庆,烧饼很早以前就出现在早餐桌上了
只是现在很难在街边见到老式烧饼摊
以前,烧饼都是在一个大烤炉内烤的
烤好后的烧饼就被放在炉子的边缘
刚出炉的烧饼最好吃
外层酥脆,内里却十分绵软
咸甜两种口味,都是心头爱
在冬天来一个热络的烧饼
吃完后全身都暖和了
不知道这些传统早餐最后是不是都会消失
至少现在,我们还有机会
记住和记录它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