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饭甜浆,不要葱,这么吃糯米饭才有温州味

初期白癜风治疗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0929/4265585.html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

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琦君

▲琦君笔下的《橘子红了》改编成电视剧广受好评

琦君是温州人,曾写出小说《橘子红了》和大量美丽散文,她笔下的温州,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好气息。在你的记忆深处,是否也有一张老照片、一份老物件、一段小故事,就像你的“根”,深植内心?

温州人的味蕾记忆:糯米饭

据说,90%在外的温州人,都会思念温州的早餐——糯米饭。

在外地上学的时候,读者“白云不复”格外想念家乡的糯米饭,他说脑海中常会有这一幕:“老板,来一碗,咸饭甜浆,不要葱”,他每天早上准时出现在店门口,书包一放,眯着眼睛,吃完糯米饭像是例行签到,一天才算真的开始。

▲温州人记忆中的糯米饭

温州糯米饭,早已成为温州人日常饮食的标签之一。它通常被盛在不锈钢碗里,粒粒晶莹剔透、充满嚼劲的白糯米,配着爽脆可口、香气四溢的油条碎末,再淋上咸鲜适中、肥而不腻的肉碎儿汤。

再普通不过的食材,被温州人用心地搭配在一起,粘连着温州人一生的思乡情结。

消失的温州地标:人民广场

西班牙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李月萍最怀念记忆中的人民广场:“王维有云: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每碰到来西班牙的温州人,我都会问他们,还记得人民广场吗?”

▲人民广场过去的模样

经过多年的变迁,人民广场一带已经被停车场和道路所替代,当年的痕迹也已经难觅。沿着市区广场路行走,向北拐入府前街,有一段环形道路,这里就是人民广场原址,虽早已看不出旧时模样,却盘踞着老温州人的记忆。

▲旅居西班牙的李月萍夫妇

这位在温州中山桥附近长大的女士,格外怀念儿时在人民广场嬉闹、玩耍的时光。“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从府前街的钟楼到人民广场去,看温州的大小事在这里发生,人民广场是见证了温州历史发展的时代地标。“

老温州人的市井记忆:酱菜头,盘菜生

温州人的考究,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上,更体现在文化享受上。90后小伙子朱铭特别不认同温州是个“文化沙漠”的说法。通过他的讲述,温州特色的街头巷尾画面,在我们的记忆里活了起来。

▲朱铭表演坊间歌谣和叫卖吆喝

朱铭说,温州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地方。小时候的朱铭住在温州老城区康乐坊,偶尔能听到游街串巷的乞丐到家家户户门前乞讨。这些也许完全没有受过相关教育的人,能唱出一套套词去吸引听众,让小朱铭印象深刻。

“中国诗之岛”:江心屿

读者“乐丰”是温州市永嘉县一名基层公务员,在他心中,江心屿留有每个温州人专属的记忆,正是他心中的乡愁。“小时候常坐船到温州市区,每次看到江心屿双塔,我的心灵便有了安身之处。“乐丰说。

▲江心屿被称为“中国诗之岛”

这座“瓯江蓬莱”——江心屿,年获得了“中国诗之岛”的美誉,也许正是因为它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又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特别容易触动诗人的创作灵感,历代 诗人谢灵运、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文天祥等也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历来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一千余首。

▲漫画《海贼王》中曾出现江心屿东塔

更有趣的是,曾有人在《海贼王》的漫画里看到过江心屿东塔。去年,温州小伙小吴特地写信向作者尾田荣一郎求证。作者回复他:所画正是温州江心屿东塔。

叫响温州经济30年:“温州模式”

曾先后担任《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周瑞金是温州平阳人,年,他鼓励记者率先将“温州模式”四个字写进文章,在温州发展的关键时刻,促成“温州模式”叫响四海。

▲《解放日报》上首次出现“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模式”与“苏南模式”并驾齐驱,引起全社会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iyangbdfyl.com/afhzp/1902.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27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