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粽
情
端
午
马上就是五月节了,当然就离不开粽子这种代表性食品。但是今天馋余饭后偏偏不聊粽子,毕竟甜咸之争很难调和,虽然不南不北的徐州,甜党和咸党一直很和谐。
不过,无论什么粽子,都离不开的一样主材:
糯米
古代的糯米是大哥
虽然糯米现在基本不再作为原生态主食出现,不过三千年前到几百年前,五谷之一的稻都是默认为糯米的。
至于现在吃的粳稻和籼稻都要称它一声大哥。
吴越人就是以糯米为主食的,稻米是由南渐北的物种,所以由吴越人带到日本的也是糯稻。
“越”本来是国名,其族属“闽”。百越族群自秦汉后陆续向西南贵州、广西、云南、及泰、缅、老挝等地迁徙,他们仍保留以糯稻为主食的习惯。
所以很多糯米美食至今依旧保存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
可盐可甜的糯米
南方人爱吃年糕是除了名的,苏南的 糕团店也是一绝。无论是黄天源的海棠糕,明月楼的炒肉团,沈大成的条头糕等等,都离不开糯米的捧场。
至于竹筒饭,云南和海南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无论是单纯的糯米饭,还是提档升级为各种高级山货、禽类、海鲜等等,可以说是万物皆可竹筒饭。
糯米又是那么的随和,与任何昂贵或普通的食材都能配合默契,表现优异。
及至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唐宋时期,那可就吃出花来了。根据经验,食物的历史,有宋一朝,必看《东京梦华录》。
其中关于糯米制品就记载了:”粽子、社糕、糍团、团子、丰糖糕、乳糕、镜面糕、重阳糕、枣糕、拍花糕、糖蜜糕、裹蒸粽子、栗粽、巧粽、金铤裹蒸茭粽、蒸糍、元子、汤团“数十种之多。
糯米的 贡献:酿酒
大家都知道,找食物最早出处,诗经总是很靠谱的:“多黍多稌,…为酒为醴”。这就是糯米对于我国 的贡献之一:酿酒。就世界范围而言,酒的种类因原料而异,主要分果酒、奶酒和粮酒三大类,也和民族特性极为吻合。
绍兴一坛黄酒,倒出了曲水流觞的《兰亭集序》。杜甫一首《饮中八仙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成为了中国多少文人的梦想。可以说,糯米撑起了中国古代文坛的小半江山,引出了三千红尘。
诗词必然少不得载体,中国的诗词书画自然都需要经过裱糊,才能陈列和 保存,主要原料就是糯米。都说纸寿千年,可这糯米也是丝毫不差啊。
糯米和盗墓?
看过盗墓小说的都知道,古时大量的糯米还用于修造坟墓。即用糯米拌和石灰、再加楝树叶,捣烂以后,层层包涂于棺椁,顶部特别加厚。
这样筑成的坟墓隔绝空气,不透水,不开裂,其硬度不亚于现代水泥,有利于保存尸体。另外一些糯米功用的民间传说就不再展开讲了。
同样的道理,糯米也可以用来做砖砌城墙。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亲自监督建造南京城。
他对城砖的规格要求很严格,要求监工随机挑选一处用锤子砸,是白色没事,要是掺杂了泥土,那不好意思,直接把建筑工人扔到城墙里筑进去。
不好意思!
美食纪录片跑错恐怖片的片场了。
一种食物,
不仅填着温饱,
也酝酿着喜乐愁苦,
携带着万家灯火,
也凝聚成国祚绵延。
糯米,因其柔软,
才能坚强的支撑文明三千年。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更多福利更多精彩,
加饭饭,
加入馋余饭后粉丝群!
Share
点赞吃不胖
在看更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